close

images  <<解便後看看其糞便顏色及性質很重要喔!>>

 

約莫八月中旬時,獅媽我親愛的堂哥被診斷出惡性直腸癌第三期(幸好沒擴散),目前已經開完刀,並進行電療及化療中.....,非常慶幸的是開刀及治療的結果很好,堂哥依舊精神奕奕,並沒有出現化療該有的不良副作用。而約九月時,小小獅展祺因為糞便阻塞造成腸絞痛而就醫,差點灌腸......。至此~獅媽開始注意小獅子們的糞便顏色及性質,並且殷勤囑咐長時間坐在電腦桌前工作的獅爸,一定觀察糞便顏色性質的變化。

在近日網路上有流傳著一部由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醫師主講的---『大腸癌如何發生』的影片,短短四分鐘,將癌細胞如何在大腸內形成甚至轉移的過程講解的非常詳細(影片連結如下:http://youtu.be/Dcn2zERyKdA),影片內容有說到『大腸黏膜細胞接觸到糞便,很容易產生突變』,也因此如何減少大便在體內的囤積就格外重要了,另一就是如何觀察糞便的顏色及性質來判斷腸胃道所發出的警訊。

食物會經由口腔咀嚼->食道蠕動->胃攪拌->小腸消化吸收養分->大腸吸收水分後,即變成糞便排出體外。大腸的功能包括:(1)消化吸收、製造合成維生素B與K。(2)吸收水分與電解質。(3)糞便儲存與排出。大腸內容物謂糞便(Feces),排出體外之廢物則稱為大便(stool)。正常排便次數會因個人飲食習慣而不盡相同,一天排便1~3次到2~3天排便一次都算正常。

大便的性狀

顏色

1、正常:棕色或黃色。主要由細菌將膽紅素分解成尿膽素原有關。

2、異常:(1)綠色:食用深綠色蔬菜,如菠菜、甘藍或未改變膽綠質致。

               (2)土色或錫粉色(clay or putty):可能為阻塞性黃疸缺乏 尿膽素、

                    胰病脂肪過量、服硫酸鋇所致。

               (3)鮮紅色:食用未消化之甜菜、下腸胃道出血

               (4)暗紅或巧克力色:食用過量的咖啡、巧克力、櫻桃。

               (5)黑色或柏油色(black or tarry):服用鐵劑、活性炭之後或上消

                   化道出血經胃酸消化所致。

形狀及硬度

1、正常:柔軟、圓筒狀。

2、異常:(1)水樣便(water stool):嚴重腹瀉或服用瀉劑。

               (2)結塊過硬便(scabalous stool):常見於習慣便秘者。

               (3)氣性便(gaseous stool):因醣類過度發酵產生軟糊狀、氣泡

                   便。當有大量新鮮泡沫產生時為典型口炎性腹瀉。

               (4)扁平帶狀便(flattened stool):常見於痙攣性大腸炎、下腸胃

                   道阻塞、直腸癌、直腸花柳性淋巴結病。

氣味

1、正常:細菌分解殘留氨基酸成吲哚(Indole)、糞臭味(Skatole)、硫化氫

               H2S(Hydrogen Sulfide)造成糞便味。

2、異常:(1)極惡臭(extremely foul):為未消化之蛋白質受腐敗菌作用所致。

               (2)腐敗臭(putrid):下部腸道潰瘍及惡性腫瘤、大出血時。

               (3)酸腐臭(sour and rancid):為醣類未充分消化或吸收的脂肪酸

                   所致。

其他異常排便

1、食物中毒:腹瀉,亦常伴有嘔吐及腹痛症狀。

2、病毒感染:會出現發燒,腹瀉時多伴有絞痛情形。

3、脂肪吸收不良或胰臟炎:其糞便會有惡臭、呈油膩撞且多量,稱為脂肪痢(steatorrhea)。

4、糞便中帶血:多為腸道炎或惡性腫瘤或痔瘡所引起。5、神經性黏膜性結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糞便中會出現黏液狀物質。

6、腹瀉或便秘交替出現:可能為過敏性結腸炎、憩室炎或結腸直腸癌。

人體有七成以上的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T細胞、NK細胞、B細胞等,集中在腸道。七成以上的免疫球蛋白A,是由腸道製造,且用來保護腸道,因此可說腸道其實是最重要的免疫器官。

在平日除了瞭解自身的排便型態及排便情形外,要加強腸道健康,減少便秘情況,還能做些什麼事情:

1、補充乳酸菌:除了增加腸胃道好菌,增強身體抵抗力外,亦有抗腫瘤、降低血液膽固醇、降血壓等保健功能。

2、攝取適量水分:每公斤需攝取30cc的水,正常人一天約2000~2500cc的水量,對於腸胃蠕動較差的人而言,早起一杯白開水,有促進排便的功效;另外攝取足夠的水分,能減少因糞便停留在腸道過久導致大腸吸收水分,造成便秘情形。水分可增加腸胃蠕動,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的時間,亦可減少泌尿系統發生癌症的機率。

3、均衡飲食,增加蔬果攝取量:蔬菜水果裡有排便需要的纖維素。纖維素能刺激腸壁,產生腸蠕動;亦是食物被消化吸收的主要殘渣,是形成糞便的主要成分,唯有進食一定的纖維素,才能使糞便到達一定的量,以刺激腸蠕動而產生排便。纖維素還能與腸道中有害物質結合,降低大腸癌發病率;並降低闌尾炎、憩室炎、痔瘡、肛裂的發生率。

身體的健康需靠平時保養與維護,從平日的飲食及觀察,就能提早發現身體所發出的警訊,以利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