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__187465737.jpg<<虎頭蜂之吻>>

111.11.25下午~

獅媽與小小獅一同在小小獅房間整理曬後衣物,獅媽坐在床上將襪子放在腿上準備疊好,突然覺得左大腿一陣強烈被電到的感覺,不自主大叫且立馬查看左大腿是怎麼了...檢查許久才看見一小紅點慢慢浮現,獅媽拿起一疊襪子,聽見翅膀拍打的聲音....「我被蜜蜂叮了」獅媽當下心中警鈴大響。

左腿上的紅點越來越明顯,自小紅點為中心,紅腫處慢慢擴大,紅腫處發紅也慢慢往外擴散....腿上針刺感不斷加重,甚至無法出力走路。

獅媽趕快請小小獅上網查看「蜜蜂叮咬處置」後,趕緊跑進浴室使用肥皂清洗傷口並冰敷,也將一疊襪子裝進塑膠袋,等待獅爸下班帶獅媽就醫。

蜜蜂叮咬處置裡有一點:「移除螫針:被叮螫後,可用針頭、刀背、厚紙片、沿著皮膚表面刮除,避免以手拔除螫針。若不確定自己拔除,還是就醫由醫師處理」。

獅媽看紅點處並沒有螫針,用手輕輕滑過也沒有凸起感。小小獅說:假如是被虎頭蜂叮咬,不會有針留在傷口。

當獅媽掰咖+單腳跳到一樓,冰敷沒多久,獅爸回來了。

獅爸一聽沒有螫針留在皮膚上,也想說應該是虎頭蜂。

為了要帶著屍體,獅子一家小心翼翼地翻著一疊襪子,電蚊拍、酒精瓶、蒼蠅拍準備好,終於在某一隻襪子裡面,看見昆蟲足跡。

一見真面目---虎頭蜂無誤。看見虎頭蜂還有動靜,電蚊拍+蒼蚊拍+酒精,同時發動,不可讓敵方有一絲反擊的機會。

確定虎頭蜂已無生命氣息後,將屍體裝袋前往隔壁藥局。

藥局藥師一看獅媽傷口及紅腫發紅範圍,表示獅媽已有過敏狀況,先幫獅媽擦藥後,請獅媽至急診就醫。

在急診打了消炎止痛劑、傷口換藥後,領取藥物(消炎止痛、抗過敏、緩解過敏及發炎,三種藥物)及藥膏一條,觀察20分鐘,打道回府。

這段期間,雖然冰敷著,但傷口針針刺痛感不斷襲擊而來,獅媽痛到冒冷汗,還不小心滴出眼淚...。

S__187531266.jpg<<事發當天,痛到忘記拍照,紅腫及發紅範圍大約如圖>>

111.11.26一早醒來~

左大腿的疼痛減輕好多,只剩下微微的、間歇的刺痛感。

傷口周圍的紅腫已消失殆盡,剩下一紅點小傷口,傷口中間疑似有些許膿泡。

因此傷口屬於昆蟲咬傷,要持續換藥喔!且要觀察傷口狀況有無發黑、化膿,必要時回診就醫。

S__187457554.jpg<<隔天紅腫都消失了,剩下一小傷口>>

 

**虎頭蜂小知識:

虎頭蜂又稱胡蜂屬,黃蜂,以外型及大鄂而得名,是一種具有危險性的昆蟲,會攻擊其他動物。

虎頭蜂體色鮮明通常黃黑相間,大鄂發達,腹部末端的螫針與毒腺相連,蜂毒是由許多氨基酸組成的毒蛋白,會使人出現中毒現象,如:紅腫、奇癢、刺痛、灼熱等過敏現象,嚴重時會引起休克而死亡。

為了採食及築巢安家,成蜂常在花叢中、樹蔭下、以及屋簷、枯墓地、糖果廠、垃圾堆、水果攤、雜木林處等活動。

虎頭蜂蜂巢警戒範圍約在直徑100公尺左右。攻擊性與氣候有關,如氣候燥熱、陰雨天、季節轉變時(如秋冬之際),蜂群較不穩定,此時築巢時最容易群起攻擊,選擇目標為黑色、具絨毛或正在活動的動物。人類受攻擊時創傷最嚴重的部位往往在頭部,因為頭髮和熊、其他小型食肉目動物一樣大多是黑色的。

虎頭蜂不注意白色,不攻擊光滑的平面物體。在野外時,吃剩的事物必須丟棄,避免噴香水或使用濃郁的清潔劑及肥皂,以免引來蜂群。

野外活動聽聲音看狀況,如發現虎頭蜂圍繞林邊飛翔,一定有蜂巢,不可前進。如是少數巡邏蜂,先靜止不動在慢慢退回,等蜜蜂回去再趕緊進離開,千萬不可刻意惹怒牠。如遇虎頭蜂在家中築巢,需請農業局來拆除,勿自行拆除

若遇蜂群攻擊,應分秒必爭快跑(團體攻擊時分開奔跑),比保護頭部,可用衣物蓋頭,或一邊跑一邊用衣物在頭頂轉圈後將衣物拋出,然後往反方向跑,也可躲入草叢。但不可潛入水中,因蜂群有可能自水面上等待。

一般蜜蜂的螫針有倒鉤,螫人後無法取出。蜜蜂掙扎時,毒針會與毒囊從蜜蜂腹部撕離,留在受害人身上,蜜蜂也重傷死去。被蜜蜂螫後,由於毒針連著毒囊,須馬上去除留在皮膚上的螫針,避免螫針繼續注入更多毒液。

虎頭蜂的毒針與蜜蜂不同,為獵食生存工具,可連續終生重複使用,不像蜜蜂螫後在受害者身上留下毒囊。

毒性潛伏期可達1~2天,除了被螫時的劇痛外,如果被螫次數不多,20分鐘~小時內的身體過敏反應可能引起癢、眩暈、胸部不適、眼瞼嘴唇等部位明顯腫脹;嚴重者可能會產生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身體虛弱、甚至出現休克反應。若被十幾隻螫傷,或本身體質,可能引發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反應(DIC)。

被虎頭蜂螫傷後,會立即出現局部的紅、腫、熱、痛,在螫傷部位形成直徑約五公分的紅腫區域,接下來的數小時,螫傷傷口會產生直徑約0.5公分的水泡,然後轉為膿泡。

遭虎頭蜂螫刺,建議立即以乾淨清水沖洗傷口,身體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可以在周圍以冰塊冰敷改善症狀,若出現過敏反應則須立即儘速就醫。

 

獅爸說:曾在住家三樓後面看見幾次虎頭蜂,猜測後面魚塭處應該是有蜂窩,此次虎頭蜂躲在襪子裡面,應該是想築巢...。

獅媽想:虎頭蜂之吻帶來的疼痛已經超越小針刀,可見獅媽的對於疼痛的忍耐閾值又提升了(笑)。

經過此次經驗,獅子家過後收衣服時,會更小心翼翼,確認衣物上無昆蟲逗留,避免再次遭受狼吻。

祝福與期待~~~不論是參與野外活動,或像獅媽住家後方一樣:一片魚塭+樹叢,都希望不要有虎頭蜂叮咬事件再次傳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