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生素E 

<<植物油是維生素E的主要來源,其他如:核桃、葵花子、杏仁、小麥胚芽、胚芽米、糙米、全麥、未精製的穀類製品、綠葉蔬菜等,亦是維生素E良好的來源。>>

維生素(Vitmines)這名詞為1912年一位波蘭化學家Funk所提出,原為維生胺類(Vital amine)---即具有維持生命性質的胺類。後來發現這一類物質並不全屬於胺類,才改為現今使用的Vitamines,原文意思為維持生命的要素。

維生素是一種人體不能合成的有機化合物,為參與體內的反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與維持特殊功能不可缺少之物質,但不能產生熱量,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在體內含量少,需要量也少,但其功用卻極為重要。維生素需由食物供給,僅部分維生素D可由人體合成;少部分的維生素可由腸道微生物合成。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當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E又稱生育醇(tocopherol)

特性:

(一)、維生素E為淡黃色之油,不溶於水,溶解於脂肪。

(二)、在高溫與酸的情況下安定。

(三)、在酸敗脂肪、鉛或鐵岩存在的情況下,易被氧化。亦易被紫外線破壞。

(四)、維生素E易被氧化,故本身是很好的抗氧化劑。

功用:

(ㄧ)、抗氧化劑

(1)、腸胃消化道內,維生素E可保護維生素A、胡蘿蔔素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被氧化破壞。

(2)、維生素E可防止紅血球細胞魔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磷脂的氧化,故可保護紅血球的完整,避免紅血球遭破壞而導致貧血。

(3)、在組織內,維生素E可防止亞麻油酸與磷脂的氧化,以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並促進亞麻油酸的正常功能。

(4)、維生素E可防止食用油脂的酸敗。油脂的酸敗是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現象。植物油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但因同時含有維生素E,所以反而較動物油不易酸敗。

(二)、可保護肌肉和神經組織的構造和功能

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神經功能損害,反射不良,手腳感覺減低,運動失調,視網膜改變,由此可證~維生素E具有維持神經正常的結構與功能。

(三)、維生素E是很重要的血管擴張劑和抗凝血劑

維生素E可以保護血管,防止血液凝固,改善血液循環,防止膽固醇阻塞血管,避免腦中風及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

維生素E和其他脂溶性維生素一樣可溶於膽鹽和脂肪中,經由腸道吸收,由淋巴進入血液中。身體所有組織均含有少量維生素E,主要存於肝臟、肌肉和脂肪組織。維生素E透過胎盤而進入胎兒的量很少,因此新生兒體內組織存量極少。

維生素E的需要量依年齡、體重和食物和食物中所含不飽和脂肪酸多少而異,當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量增加時,維生素E的需求亦應增加。台灣衛生署建議維生素E每人每天攝取量如下:(1)、0~3歲:3~5mg。(2)、4~12歲:6~10mg。(3)、13歲以上;12mg。(4)、懷孕期:增加2mg。(5)、哺乳期:增加3mg。(1mg天然的維生素E=1.49 IU;1mg合成的維生素E=1.1 IU)

植物油是維生素E主要來源,其中以麥胚油常最豐富,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油菜籽、米糠油都是維生素E的良好來源。其次為胚芽、綠色蔬菜、乾豆類。

缺乏症:

維生素E 缺乏的情況相當少見,只有在慢性脂肪吸收不良的病患身上才可見。缺乏時易產生以下症狀:

(一)、紅血球溶血作用速率增加、肌酸尿、平滑肌中有褐色素沈澱。

(二)、神經肌肉功能損害、反射遲鈍、行動障礙、手腳感覺不良及視網膜變化等。

(三)、溶血性貧血:早產兒其血清中維生素E含量很低,易增加紅血球的溶血,此嬰兒若餵食高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低維生素E奶製品時,會有其典型症狀:水腫、皮膚病變和溶血性貧血。若補充維生素E,症狀即會消失。

維生素E曾被建議用於多種疾病,如心臟病、肌肉萎縮症’、痤瘡、潰瘍、習慣性流產、更年期障礙及性無能。

大劑量補充維生素E的情況相當普遍,雖然維生素E中毒的情況極少,但劑量過多(超過建議量的10倍時),可能發生中毒,相關報告指出其維生素E中毒時會出現血脂肪升高、血液凝固障礙、白血球失調及血清甲狀腺素下降等現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