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維生素D  

 <<維生素D最豐富的來源是魚肝油,少量存在肝臟、蛋黃、牛奶、魚中。>>

維生素(Vitmines)這名詞為1912年一位波蘭化學家Funk所提出,原為維生胺類(Vital amine)---即具有維持生命性質的胺類。後來發現這一類物質並不全屬於胺類,才改為現今使用的Vitamines,原文意思為維持生命的要素。

維生素是一種人體不能合成的有機化合物,為參與體內的反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代謝、生殖與維持特殊功能不可缺少之物質,但不能產生熱量,是人體必需的重要營養素。維生素在體內含量少,需要量也少,但其功用卻極為重要。維生素需由食物供給,僅部分維生素D可由人體合成;少部分的維生素可由腸道微生物合成。缺乏維生素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適當攝取維生素可以保持身體強壯健康;過量攝取維生素卻會導致中毒。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D包括維生素D2(ergocalcifreol)及維生素D3(cholecalciferol)

特性:

(一)、純維生素D是白色無臭之結晶體,溶解於脂肪而不溶解於水。對酸、鹼、熱、氧皆安定。

(二)、維生素的化學名稱為鈣化固醇,有十多種不同型態,具營養價值者為D2與D3兩種形式。

(三)、維生素D2是存於植物中的麥角醇;維生素D3是存於動物細胞的膽固醇,暴露於陽光中的此外線照射,轉化而成。故維生素D又稱陽光維生素。

(四)、維生素D本身是一種不活化形式,須經肝臟與腎臟轉化為活性形式---1,25(OH)2D3或稱鈣三醇,能被利用。

功用

(一)、促進鈣與磷的吸收、利用

活性形式的D3可刺激小腸合成鈣結和蛋白質(calcium binding protein),以供運送鈣透過小腸黏膜所需,以利鈣、磷的吸收。

(二)、促進骨骼與牙齒鈣化的速度

維生素D可使吸收的鈣與磷順利的使骨骼與牙齒鈣化。

三)、維持正常血鈣濃度

當血清中鈣濃度下降時會引發副甲狀腺素分泌,促使腎臟合成1,25(OH)2D3。此D3會刺激骨中概轉移至血液,同時增進小腸與腎小管對鈣的吸收,以維持血液正常固定鈣質含量9~11mg/100c.c。以利正常心臟活動、血液凝固和神經系統的穩定。

飲食中維生素D的吸收是與脂肪並行的,在空腸與迴腸中進行,藉由膽汁之協助吸收。任何會干擾脂肪吸收的因素,如胰臟炎、自發性脂肪下痢症、吸收不良之病症,也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由皮膚所製造的維生素D會進入血液中,皮膚上色素越多,維生素D在人體藉照射所產生的就會較少。維生素D主要儲存於肝臟,其餘在皮膚、脂肪、骨骼和脾臟。

大多數人每天有適當的戶外活動,即可由光與食物中獲得所需的維生素D。但雲、霧、空氣污染、玻璃或衣服皆可阻礙陽光紫外線透過,故曬太陽需皮膚直接接觸陽光。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孕婦與哺乳婦女每日需400IU的維生素D,方可使鈣與磷在體內發揮最大功效。

維生素D最豐富的來源是魚肝油,少量存於肝臟、蛋黃、牛奶、魚。但由天然食物供給維生素D較難以達到每日需要量。陽光中適合維生素D合成的波長是290~320毫微米,每天臉或手部裸露接受溫和的日曬約10~15分鐘,就足夠合成一天所需的維生素D量,且不需擔心中毒的危險。台灣地區因日照充足,是一般人體內合成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

人體製造維生素D的原料是膽固醇,在皮膚受紫外線的照射催化反應,形成維生素D3,接著經由血液運送全身,依需要活化荷爾蒙。維生素D轉化荷爾蒙需要二段反應,由肝臟和腎臟配合完成。維生素D3先由肝臟代謝產生鈣二醇,這是血中濃度最高的形式,但活性還不高,最後需由腎臟將鈣二醇代謝生成鈣三醇,此為活性最強的荷爾蒙,低濃度即可產生強大反應。

缺乏症:

維生素D的缺乏會導致腸道中鈣與磷的吸收不足,使得骨骼與牙齒結構的礦物化不良,由於骨質軟而無法承受重量,造成骨骼變形。

(一)、軟骨症

嬰兒或兒童缺乏鈣與維生素D,會發生以下症狀:1、囟門延緩閉合,頭顱軟化,前額突出。2、骨質軟易變形、易碎、導致雙腿彎曲成弓型;肋骨之軟骨緣變大,形成一串念珠狀突起,稱為佝僂症串珠;胸骨前突成雞胸;骨盆狹窄;脊柱彎曲。3、腕、膝及踝關節增大。4、肌肉發育不良;缺乏肌肉張力,腹肌衰弱形成壺形腹,很慢才學會走路。5、出牙緩慢,情緒不安寧,神經易受激動。

(二)、骨質稀鬆症(osteomalacia);成人軟骨症

成人缺乏鈣或維生素D時,即會發生。較易發生於孕婦、產婦及老人,因其攝取量不足;有的因脂肪吸收不良,以致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此外慢性腎病與肝病疾病的病人,因無法活化D3,也可能引起缺乏症。此骨鈣游離至血液中,導致骨質稀鬆變形,其症狀為:1、骨骼變軟,致使腿骨、脊椎骨、胸廓及骨盆的骨骼因彎曲而變形。2、腿骨及下背骨骼,因長出的軟骨未能鈣化,受到壓迫會有風溼性疼痛。3、全身衰弱伴有行走困難,尤其是上下樓梯時。4、易發生自發性複發性骨折。

(三)、齲齒

軟骨症的幼童出牙緩慢且易畸形,永久齒也較易被蛀蝕。

(四)、肌肉強直(tetany)

由於鈣與維生素D吸收不良,或副甲狀腺機能障礙,使血鈣下降,低於7mg/dl或更低,會引起肌肉麻木、刺痛和抽蓄痙攣的現象。

維生素D因排泄困難,所以過量易造成中毒,通常過多的維生素D是由於服用大量維生素D而造成,非由飲食蓄積。其症狀為噁心、腹瀉、體重減輕、多尿、腎臟受損及軟組織如心臟、血管、胃與腎臟硬化。故服用維生素D或魚肝油時,不可過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