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s-9  <<原來排尿動作和尿失禁有相關連...>>

 

自獅媽我有記憶以來,外出上廁所幾乎都使用蹲式馬桶,若只有坐式馬桶,也會直接掀起馬桶坐墊,接著在馬桶上留下兩個大腳印...。除非是家裡廁所,不然總會有不安心的感覺...(潔癖嗎?)。不過現在很多地方都使用馬桶坐墊紙,感覺外出上廁所安心多了呢!

前幾天看了一篇文章,才知道原來不管是噴噴式或半蹲式,都是錯誤的排尿方式,皆可能影響泌尿健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盆機能整合照護中心主任陳進典表示:這些姿勢都會讓骨盆底肌肉緊張,長期下來,骨盆底的肌肉可能會從緊張變得鬆弛,增加尿失禁的機率。

不同於歐洲或日本男性有坐著解尿的習慣,台灣男性通常都站著解尿。林口長庚泌尿外科主治醫師陳煜指出,男人站著或坐著解尿都不會影響泌尿道健康,但是站著解尿時多了需支撐身體的力量,骨盆底肌肉會比較緊張,因此攝護腺肥大或解尿困難的男性不適合站著解尿。

醫學研究指出,不論男性、女性,坐姿加上足夠的足部支撐最能放鬆骨盆底肌肉。坐在馬桶上,雙腳自然張開,平踏地板,若身高不夠以致踩不到地板時,可將身體微微前傾,盡量讓雙腳平踏在地板上。或踩踏小板凳,讓膝蓋高於骨盆,此時骨盆底肌肉和膀胱最放鬆。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盆肌能整合照護中心物理治療師賴郁芬建議:如不敢坐外面的馬桶坐墊,可使用蹲式馬桶;但退化性關節炎、腰椎不好、不能蹲著上廁所的人,可以隨身攜帶酒精,擦拭完再使用坐式馬桶,或是鋪上馬桶坐墊紙,盡量不要半蹲著解尿。

六大錯誤解尿習慣:1、半蹲解尿。2、爬上馬桶蹲著解尿。3、墊腳尖解尿。4、腳懸空解尿。5、用力解尿。6、中斷解尿。

除了半蹲解尿和爬上馬桶蹲著解尿外,其他像是身高不夠的人或是小朋友,都有可能會墊著腳尖或懸空上廁所,此方式皆會造成骨盆地肌肉和膀胱緊張,無法好好放鬆排尿。

急性子的人或尿急時可能以為用力解尿比較快,但用力解尿亦會造成骨盆底肌肉的緊繃,且會抑制膀胱逼尿肌,無法好好排尿。而用力解尿時,尿意容易亂噴,更增加清潔問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盆肌能整合照護中心物理治療師賴郁芬提醒,女性如廁後,只需輕壓陰唇殘留的尿液,不需特別擦拭,以免殘留棉絮摩擦陰唇,造成破皮而導致感染問題。

有些人因為有頻尿、尿失禁問題,或擔心找不到廁所,因此一有尿意就跑廁所,結果尿量不足以沖洗外陰部,反而更容易讓細菌滋生,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問題。有些人會以為解尿一半時,中斷解尿的動作可以鍛鍊骨盆底肌肉,殊不知此動作可能會導致骨盆底肌肉緊張,膀胱肌肉無法放鬆,造成解尿不順、餘尿增加。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盆機能整合照護中心主任陳進典提醒,錯誤的排尿姿勢或習慣,短時間內不會馬上造成頻尿或尿失禁等問題,但是人體每天排尿6~8次,反覆訓練不對的肌肉或養成錯誤的解尿習慣,長期下來對泌尿系統健康影響很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