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s-17.jpeg
<<阿斯巴甜...其安全性還是有些存疑...>>

還記得以前唸書時,書上說阿斯巴甜是安全代糖,也是使用最多的代糖之一,除了苯酮尿症患者應避免使用阿斯巴甜之外(阿斯巴甜是由兩個胺基酸,即天門冬胺酸和苯丙胺酸所組成,在體內除了會釋出有毒的甲醇,經分解出來的苯丙胺酸更會令苯酮酸患者中毒),其阿斯巴甜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近來不論閱讀書籍或上網查資料,對於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卻越來越感存疑....。

有些醫師或健康網站在網路上發佈的資料,在在都強調阿斯巴甜對人體的健康並無危害。『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綜合大量研究結果認為,阿斯巴甜不會損傷大腦和神經組織,也不會影響人的行為和認知功能,包括兒童。對於孕婦來說,在當前的安全攝入量下,阿斯巴甜不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有苯酮尿症的孕婦除外)。基於動物和人體的充分研究證據,EFSA也排除了阿斯巴甜的致癌可能。』某個健康網站如是說....。

但就獅媽近期所閱讀的書籍中,對於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幾乎皆持反對票...。

匹茲堡大學癌症研究所環境腫瘤科主任及公共衛生研究所流行病學教授---戴芙拉.戴維斯(Devra Davis)博士所著「醫院不肯說的抗癌真相」(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War on Cancer),其著作中在一段關於「阿斯巴甜的安全性」中敘述著研究人員在幼猴身上進行阿斯巴甜研究後,發現幼猴所引發的嚴重癲癇和腫瘤書中明確指出於1978年<醫學世界新聞>(Medical World News)雜誌報導,阿斯巴甜裡的甲醇量比食品藥物管理局控管的大部分食品高出一千倍,高濃度甲醇是一種致命的毒藥,會造成瞎眼和腦部受損。美國空軍雜誌<飛行安全>(Flying Safety)和美國海軍雜誌<海軍生理學>(Navy Physiology)警告說,阿斯巴甜會對飛行員造成嚴重的腦部問題。

第一位考取美國自然醫學醫師執照的台灣人---陳俊旭博士所著「吃錯了,當然會生病」一書中,關於「問題代糖阿斯巴甜」一段中寫道:『波斯灣戰爭時期,美國駐守在當地的大兵,因不耐天氣酷熱,因此拼命喝可樂,可樂裡面加的就是阿斯巴甜。後來士兵們出現頭暈、疲倦、口渴、顫抖、視網膜受損、視野縮小、視力模糊等問題,此為當時著名的「波斯灣戰爭症候群」。阿斯巴甜只要超過攝氏86度,便會釋出甲醇,易導致視力受損。目前台灣看得到的人工代糖約有三種,最常見的是糖精(Saccharin)和阿斯巴甜(Aspartame),兩者都是相當糟糕的代糖。糖精容易致癌,阿斯巴甜容易產生腦部功能障礙。

食品工程學家---黃太瑛博士所著「飲料大騙局」一書,其中一篇「零卡飲料改變胃口,讓你吃更多」寫道:『到目前為止,尚無阿斯巴甜對健康有害的證據,但是相對的,也沒有證據指出它是安全的;關於阿斯巴甜的安全性,連專家們也意見分歧。』當阿斯巴甜在人體內被分解時,會釋出天門冬胺酸、甲醇、苯丙胺酸這三種物質,而且全是有毒物質。其中,即使大量攝取天門冬胺酸,也能快速被排出體外。然而,大量攝取甲醇的情況下,可能會失明,嚴重甚至會致死。患有苯酮尿症患者,若大量攝取苯丙胺酸,可能會導致腦部受損。

香港NGO良食關注組創辦人---鄺易行博士在其著作「生化博士教你看懂食品標示」中寫道:『早在1970年,已有研究發現阿斯巴甜會令老鼠的腦部生長惡性腫瘤,但美國FDA最終還是批准使用。期間進行了很多動物實驗,但試期都比較短,大約兩年以下,毒性還未發揮,腫瘤還未出現,實驗被已被終止。直至2005年,義大利科學家進行了長期的白老鼠實驗:白老鼠八週大後便開始餵食阿斯巴甜,直至白老鼠死去,實驗時間為期三年。研究發現,長期食用阿斯巴甜令老鼠在不同部位生長出惡性腫瘤。

阿斯巴甜在1981年開始用於乾燥食品上,一年後~已擴大使用到液態食品和維他命。到了1996年,阿斯巴甜已經獲准全面開放使用。阿斯巴甜是目前最廣為使用在飲料、糕餅、糖果和餅乾裡的成分。完全沒有證據顯示,使用這種代糖的人真的有實際的體重減輕。有些情況則顯示,他會造成身體內的糖分不足,導致人們從其他地方攝取更多糖分。

畢竟阿斯巴甜對健康的安全性爭議頗多,因也有其他研究指出「對於普通人而言,每公斤40毫克的攝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相當於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2.4克(2400毫克),吃一輩子也沒事」,所以好或不好~似乎變成兩派學說互相爭論。說真的,要完全吃的天然健康、毫無添加物,真的非常的困難....,畢竟所有的食品材料來源不可能完全自製,但是若能在選購食品時,翻到背後看看「成分標示」,選擇一些對身體傷害不那麼大的食品或餅乾飲料類的零食,對身體健康也是多少有些幫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