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known-2  <<知名畫家--梵谷,亦深受梅尼爾氏症之苦!>>

前幾年的某一天早上起床,一睜開眼睛馬上覺得屋子整個旋轉,獅媽我立即閉眼躺下休息,腦海裡馬上聯想到:「這該不會是梅尼爾氏症吧?」,但因當天還要上班,只好默默&慢慢地騎著歐兜邁到醫院,慶幸那天獅媽帶的小學妹能力強,一整個上午都是小學妹在做護理工作,而獅媽我呢?則在護理人員更衣室躺了一整個早上...。

像已故的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就曾經常向家人抱怨頭暈,甚至「看到東西一直在變幻」、「耳朵聽到奇怪的聲音」等等。當時大多數的專家都懷疑,梵谷可能患有精神疾病,後來才在梅尼爾醫師的證實下,此為內耳疾病的一種。因此,後來凡有暈眩耳鳴症狀的病人,皆統稱為梅尼爾氏症。

1861年法國Prosper Meniere醫生,首次對暈眩病人的平衡器官做了解剖,發現平衡器官有異常病理改變,包括壓力增大、循環障礙等,因而揭開眩暈症的由來。正因梅尼爾醫師首次發現此病症,故為紀念其偉大的發現及貢獻,故將此症命為「梅尼爾氏症」。由於罹患慢性中耳炎、梅毒、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或頭部外傷、過敏、或長期處在噪音環境時,都會產生類似的症狀,故醫界將之統稱為「梅尼爾氏症症候群」。

梅尼爾氏症為內耳「內淋巴水腫」(Endolymphatic hydrps),可能是因心理壓力過大、內耳微血管病變,自體免疫問題、或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病毒或細菌入侵內耳,使淋巴迴流受阻不易排出,或吸收障礙,導致內耳迷路之淋巴液腫脹壓力變大而致病。其原理如同青光眼,此為眼球內之房水壓力增加而發病。故梅尼爾氏症也可稱為「內耳青光眼」。

一般來說梅尼爾氏症引起的眩暈症俱有三大特徵:1、旋轉性眩暈。2、單側或雙側耳鳴。3、時好時壞的感覺神經性聽力喪失。在發病初期,可能只有其中一項或兩項症狀出現,三分之二的病人以眩暈為主要症狀。但要確立診斷則需要三像症狀都出現的情況下才能成立。

梅尼爾氏症病因不明。以目前在人體組織發現的病理變化為內耳耳蝸膜性迷路水腫,造成水腫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內淋巴囊不正常的吸收功能或內淋巴系統機械性的阻塞。有些遺傳上的基因可能與梅尼爾氏症有關,亦可能與免疫有關。好發30~50歲的成年人,男女患病率相當。

梅尼爾氏症好發於以下情況者:1、經常過度勞累。2、經常睡眠不足。3、工作壓力大。4、容易緊張或情緒。5、酗酒或嗜菸。6、在噪音強烈的環境工作者。7、飲食口味偏鹹者。8、有過敏體質者。9、頭部外傷患者。10、罹患慢性中耳炎、糖尿病、梅毒、甲狀腺機能低下、腎上腺功能低下等患者。

著名日籍醫師切替一郎形容梅尼爾氏症是「7 points disease」:

1、嚴重的眩暈:天旋地轉般的難受,會持續數小時之久,以第一次發作時最嚴重。

2、自發性的眩暈:不需任何誘因,可突然間就發作。

3、重複性的眩暈:往往會反覆性發作。

4、間斷性眩暈:在發作與發作之間會有完全正常的時候,不會持續數天。

5、伴有耳蝸神經症狀的眩暈:在急性發作時耳鳴的厲害,有時還會聽到不同頻率的聲音。

6、聽力障礙表現在低頻處。

7、會有「複響現象」,病患會抱怨怕聽到吵雜的聲音,在市場或車站等喧嘩公共場所會覺得不舒服。

梅尼爾氏症目前是以手術及藥物治療為主。而調整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則能減少罹患梅尼爾氏症的機率與發作的頻率:

1、避免太鹹或太甜的食物,以維持體內體液的穩定量,減緩內耳液體壓力的波動,避免內耳積水。

2、每天的飲食和飲水量應均衡定量,避免體液量的大幅波動。

3、每天飲水量要足夠,以開水、牛奶、低糖果汁為主;儘量避免刺激性飲料,如濃茶、咖啡、汽水等。

4、運動前須先補充些水分,避免體液大量流失。

5、外食餐點易含有味精,應儘量避免。

6、多攝取新鮮蔬果及全麥食物。

7、柳丁、葡萄柚、橘子、番茄等食物會使內耳水腫加劇,應避免食用。

8、避免食用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及藥物。

9、規律的生活作息,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水分代謝。

10、適當補充營養品:乳鐵蛋白可預防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各種病症。

 

梅尼爾氏症雖非不治之症,但發作起來卻會影響到生活及日常作息,甚至導致生理及心裡的困擾與恐懼。心情調適、工作壓力的適當紓解、睡眠充足、工作時間不宜過長、良好的生活管理與飲食控制,才能減輕梅尼爾氏症的症狀與其發作頻率,將梅尼爾氏症對生活的衝擊將到最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