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s-23.jpeg

<<學齡兒有時因不知如何表達疼痛方式及疼痛部位,有時易造成診斷上的誤判>>


盲腸和闌尾,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是同一器官,不過其實闌尾和盲腸是兩個不同的器官,闌尾位於腹部的右下方,像一根小管子一樣,約5~10公分左右長,這根小管子的另一端連著盲腸,另一端則有一個小口,若這個小口有部分或全部阻塞,導致細菌累積而造成感染時,就是闌尾發炎,也就是俗稱的闌尾炎。但由於「闌尾」和「盲腸」的解剖位置接近,因此「盲腸炎」一直被誤稱為「闌尾炎」。

images-24.jpeg<<圖片中那條細細小小的管子,就是闌尾啦!>>

對於闌尾的功用為何?其實大家都一知半解,甚至覺得闌尾對身體沒有功用。但其實近期有科學家找到了它的用途:『製造和保護消化道內的有益細菌』。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網上出版的<< 理論生物學期刊 >>中指出:『人類消化系統中的細菌比人體細胞還要多,而當中大部分都是益菌,能幫助消化。但人類腸道中的益菌,有時會因為患上霍亂或痢疾等疾病而被清除或殺死,闌尾在此時就會負起補充腸道細菌、恢復腸道功能的責任』。杜克大學的帕克教授認為,闌尾其實是消化道有益細菌的保護,亦可同時培養該等細菌,堪稱為「細菌工廠」。

闌尾炎並非傳染病或遺傳疾病,但常常突然發生並伴隨劇烈疼痛,加上症狀與腸胃炎類似,易常被誤認是腸胃炎。急性闌尾炎最常發生在兩個族群,第一是個族群6~8歲的學齡兒童,第二個族群是青壯年,而小兒急性闌尾炎更是小兒腹部外科常見的急腹症,2歲以內發病率為4~5%,其中1歲內僅佔1/10左右,6~12歲為好發年齡,男女比例為2:1。10歲以前,大多數患兒大網膜發育不良,無法完整包裹闌尾,局限炎症,因此一旦發炎導致穿孔便易造成腹膜炎。(大網膜是由臟器之間的腹膜移行所形成,像圍裙一樣覆蓋在腹腔內臟器官的前面,大網膜含有吞噬細胞,具有防禦功能,當腹腔器官發生癌症時,大網膜的游離部分會朝病灶處移動,並包裹病灶以限制其炎症蔓延。)

小兒急性闌尾炎特點:

1.小兒身體防禦能力弱由於體液免疫功能不足,缺乏補體以及中性顆粒白血球吞噬作用差,再加上體溫調節功能不穩定,會略為發燒(多在38.5度以下),白血球升高較成人明顯。

2.較大的兒童急性闌尾炎的臨床症狀和成人相似,但學齡兒常缺乏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和疼痛位置也不固定,其腹痛不典型,故臨床誤診率高達63%。

3.化膿、穿孔:小兒闌尾淋巴組織豐富,闌尾壁較薄,肌肉層組織少,發炎後淋巴水腫,造成闌尾腔阻塞,血循差,易導致穿孔。年齡越小,穿孔發生機率越高,穿孔後易形成彌漫性覆膜炎。化膿性闌尾炎在發病14~24小時均可發生。

症狀

1.腹痛:開始時出現上腹或肚臍周圍疼痛,數小時後因闌尾炎局部化,疼痛會固定在右下腹。

2.消化道症狀:早期出現厭食嘔吐,有的大便次數會增加,常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視。

3.發燒:發病初期12~24小時體溫多在38.5度以下,一旦發生穿孔,體溫可迅速升高達39度以上。

4.表徵:腹痛時,喜歡右側臥(很少左側臥,因左側臥會使發炎的闌尾牽動和下垂,加重疼痛),下床行走時,會出現步態不穩、跛行、彎腰小心行走需他人參扶等異狀。

診斷闌尾炎的方式除了症狀、右下腹反彈痛之外,抽血檢查白血球及發炎指數是否上升外,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更可用於確診幼年患兒或症狀不明顯之病患。

急性闌尾炎的治療方式唯有手術一途,因此在未確定是否為闌尾炎時,勿給予小孩任何飲料與食物,15歲以下的學齡兒須採全身麻醉,15歲以上的孩童則由醫師及麻醉師評估須採何種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或以腹腔鏡手術方式)。

對於小兒是否動刀,當家長的多少有些遲已與擔心,但由於幼童闌尾壁薄,腹腔橘線感染能力差,同時患兒闌尾常有扭曲、管腔狹窄、闌尾過長、糞石阻塞等原因,往往在闌尾炎發生十幾個小時內,便由單純性闌尾炎轉為化膿性闌尾,隨及發生壞疽,導致闌尾穿孔,危險性極大。因此小兒闌尾炎原則上不進行保守治療,若對醫師處置遲疑不決,易耽誤治療黃金時間,易造成嚴重後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獅媽碎碎唸 的頭像
    獅媽碎碎唸

    獅媽的部落格

    獅媽碎碎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